隨著國家對環(huán)保政策執(zhí)行越來越嚴格,生產行業(yè)面臨著不可推卸的環(huán)保責任。殼牌氣化爐設計不僅體現(xiàn)了節(jié)能減排的理念,而且通過應用初級水處理技術在生產活動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殼牌爐的創(chuàng)新設計實現(xiàn)了所謂的“廢水”中有價值物質的分離,并且讓處理后的水得以循環(huán)使用,極大提升了資源使用效率,達到了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標。
利星將詳細介紹殼牌氣化爐初級水處理流程及絮凝劑作用。初級水處理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 從廢水中分離出硫化氫(H2S)、少量二氧化硫(SO2)和氰化氫(HCN);
2. 去除廢水中的煤泥;
3. 將處理后得到的清水進行循環(huán)利用。
經過這一系列初步處理,凈化過的水會流向供水系統(tǒng),以便進一步處理、重復使用或直接排放。從廢水中分離出的酸性氣體部分進入硫回收裝置,其余則直接燃燒后排放到大氣中。分離出來的煤泥可以與原料煤一同重新投入使用。加入絮凝劑之后,含有渣灰的廢水中的固體顆粒通過電中和和吸附架橋效應聚集成較大的絮凝體,這些絮凝體易于沉降(直徑大于20微米)。
中原大化工廠采用的絮凝劑是聚丙烯酰胺(PAM),它配合重力沉降,在攪拌作用下被送至沉降池以進行進一步的自然沉降。然后,送往真空抽濾機進行過濾,小分子的水通過濾布孔隙被抽取出來,而大顆粒絮凝體被濾布攔截形成固態(tài)物即濾餅,從而實現(xiàn)了固液分離。經測試,濾餅中碳含量可達60%,可作為原料運往煤倉再利用。在該工序中還加入了15%的鹽酸以更大限度降低碳酸鈣(CaCO3)沉淀,因為碳酸鈣是灰分的主要成分之一,渣含有較高的碳酸鈣含量。
通過添加聚丙烯酰胺,殼牌爐成功實踐了廢物的真正再利用,并顯著降低了企業(yè)的成本開支。